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4133)
目录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Ⅱ 考核目标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必考课。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为了培养自学应 考者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特点:本教材按照地方资源、地方资源开发、地方资源管理的脉络进行阐述的,它吸收了多门学科的知识 完善了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地方文化资源开发 与管理的相关知识,树立良好的系统资源观、科学开发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掌握和运用。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基本研究方法;
2. 了解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3. 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我国有关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问题;
4.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并进行案例讨论。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和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等课程具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产业概论主要介 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理论、运行规律、发展现状与管理模式等重点问题,使考生能够运用文化产业知 识,探索学科理论前沿与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融合,运用文化产业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 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性的思考,培养考生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创新文化产品、文化项目策划、文化市场开 发等实践动手能力。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主要对文化产业基本运作流程展开分析与讨论,探讨创意与策划的概 念、方法及其之间的关系。而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立足我国悠久而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注重突出基础 性、理论性和前沿性,介绍文化资源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和属性,让考生掌握文化资源价值的调查与评估 方法。在课程内容上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同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存在着知识点上的重复, 本课程尽可能避免重复,在介绍文化产品、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等知识点时,将立足地方性、注意文化资源本 身的公共属性,明确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运营中的地位,培养关注和热爱文化资源的情感。地方文化资源开发 与管理既强调对文化资源理论的理解,又注重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在日常实践中积极转化文化资 源,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因此,学习本课程应先修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创意与 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等课程。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培育与保护、地方文化资源的管理,次重点是文化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一般是文化资源、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文化管理创新等知识点。
本课程的难点是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 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各章中知识点,如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创意文化产业等名词识记,对地方文化资 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管理体制等概念定义的记忆和理解,各章对有关内涵、原则、特征等有清晰、准确 地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领会:能对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各类原则、方法、模式等正确理解,并清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与解释,是较高层次要求。例如文化智能资源的包括两种存在形式,即外显文化智 能资源和内隐文化智能资源。
简单应用:能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等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对当代 社会中的地方文化资源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综合应用:在对一些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深入理解的基础行上,综合相关的知识点,分析和解决 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中的相关问题。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文化资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了解文化与资源的内涵、文化资源的类型、文化资源的作用,并熟悉地方文化资源的内 容。
二、课程内容
1.1文化和资源
1.1.1文化
1.1.2资源
1.2文化资源概述
1.2.1文化资源
1.2.2文化资源的分类
1.2.3文化资源的作用
1.3地方文化资源
1.3.1乡村文化资源
1.3.2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资源
1.3.3历史文化资源
1.3.4民族文化资源
1.3.5企业文化资源
1.3.6社区文化资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文化和资源
识记:①文化的内涵;②文化的特征;③资源的内涵。
(二)文化资源概述
识记:①文化资源的内涵;②文化资源的特征。
领会:①文化资源的分类;②文化资源的作用。
简单应用:能利用文化资源的作用分析当下文化资源的价值。
(三)地方文化资源
识记:①乡村文化资源的内涵;②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资源的内涵;③乡村文化资源的内涵;④民族文化资源的内涵;⑤乡村文化资源的内涵;⑥社区文化资源的内涵。
综合应用:能用所学知识对某地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资源的内涵和特征;文化资源特征和作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形态。
难点:文化资源的分类。
第二章地方文化资源开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要掌握地方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开发的过程、了解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思路,熟悉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模式。
二、课程内容
2.1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概述
2.1.1 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内涵的界定
2.1.2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
2.1.3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内容
2.2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
2.2.1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
2.2.2地方文化资源产品开发
2.2.3地方文化资源市场开发
2.3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模式
2.3.1 地方文化资源的基础性开发模式
2.3.2地方文化资源的深度性开发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概述
识记:①地方文化资源的内涵;②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内涵。
简单应用:能能利用地方文化开发的原则对地方文化资源开发进行分析。
综合应用:能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内容对某地地方文化资源内容进行分析。
(二)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
识记: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
简单应用:能运用地方文化资源产品开发及市场开发就某地地方文化资源开发问题进行分析。(三)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模式
识记: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
领会:①基础性开发模式;②深度性开发模式。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地方文化资源的内涵;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模式。
难点: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模式。
第三章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要认识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意义,了解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原则,掌握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类型,掌握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3.1 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概述
3.1.1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意义
3.1.2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内涵和特征
3.1.3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原则
3.1.4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类型和模式
3.2地方文化历史资源的产业开发
3.2.1文化历史资源的涵义和特征
3.2.2文化历史资源的产业开发领域
3.3文化智能资源的产业开发
3.3.1文化智能资源的内涵和存在方式
3.3.2文化智能资源的产业开发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概述
识记:①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意义;②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内涵;③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特征。
领会:①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原则;②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类型。
(二)地方文化历史资源的产业开发
识记:①文化历史资源的涵义;②文化历史资源的特征。
简单应用:能利用所学文化历史资源的产业化开发领域对某地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进行分析。
(三)文化智能资源的产业开发
识记:①文化智能资源的内涵;②文化智能资源的存在方式。
综合应用:能够运用文化职能资源的产业开发模式分析当下的文化职能资源发展问题。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意义;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原则;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类型;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内容。
难点:如何认识文化智能资源的内涵?
第四章文化产品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要了解文化产品的内涵及其特征,认识文化产品的分类和类型,掌握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以及文化产品开发形态和开发要旨。
二、课程内容
4.1文化产品概述
4.1.1文化产品的内涵及其特征
4.1.2文化产品的功能
4.2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和类型
4.2.1文化产品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4.2.2文化产品和技术的关系
4.2.3文化产品的分类和类型
4.3文化产品开发形态和开发要旨
4.3.1 文化产品开发形态
4.3.2文化产品开发的要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文化产品概述
识记:①文化产品的内涵;②文化产品的特征。
领会:文化产品的功能。
简单应用:运用文化产品的功能分析当下文化产品相关问题。
(二)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和类型
识记:①文化产品的本质;②文化产品的基本属性。
领会:①文化产品和技术的关系;②文化产品的分类;③文化产品的类型。
(三)文化产品开发形态和开发要旨
识记:①文化产品开发形态;②文化产品开发的要旨。
综合应用:综合所学文化产品知识,对文化产品开发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产品的内涵及其特征;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文化产品的分类和类型;文化产品开发形态和开发要旨。
难点:如何理解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
第五章文化创意产业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要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和特征,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掌握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条件。
二、课程内容
5.1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条件
5.1.1 社会生产力为人类不断追求精神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
5.1.2科学技术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5.1.3市场经济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运行机制
5.1.4消费社会是文化创意产业滋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
5.2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5.2.1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及概念
5.2.2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和作用
5.3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5.3.1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5.3.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条件识记: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条件。
(二)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识记:①文化创意产业概念;②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③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
领会:①创意的基本内涵;②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简单应用:运用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分析当下社会中的文化创意活动。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领会:①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综合应用:综合运用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对某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和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难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第六章地方文化资源的培育与保护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要了解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内涵,认识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路径,理解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关系,掌握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
6.1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概述
6.1.1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内涵
6.1.2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原则
6.1.3地方文化盗源培育与保护的关系
6.2国外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经验
6.2.1国外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经验
6.2.2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路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概述识记: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原则。
领会:①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内涵;②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关系。
简单应用: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关系分析当下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二)国外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经验
领会:①国外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经验;②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路径。
综合应用:借鉴国外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经验,对我国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内涵;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原则;地方文化资源培膏与保护的关系;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路径。
难点: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原则;国外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经验。
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的关系,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意义,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特点。
二、课程内容
7.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7.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特点
7.1.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7.1.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的关系
7.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
7.2.1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内涵和运营方式
7.2.2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7.2.3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7.2.4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意义
7.3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与借鉴
7.3.1典型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7.3.2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经验借鉴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识记: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领会: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的关系。
简单应用:肯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对当下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
识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意义。
领会: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内涵;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市场运营方式;③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综合应用: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的基本规律分析当下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相关案例。
(三)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与借鉴
领会:①典型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②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经验借鉴。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经验。
第八章地方文化资源的管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要了解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模式,认识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形成动力,理解地方文化资源管理内涵和性质,掌握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特征、原则及内容。
二、课程内容
8.1 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概述
8.1.1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内涵和性质
8.1.2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特征
8.1.3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原则
8.1.4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方法
8.2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
8.2.1 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特性
8.2.2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内容
8.2.3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动力机制
8.3国外文化资源管理模式
8.3.1 国外文化资源管理模式现状
8.3.2国外文化资源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概述
识记:①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特征;②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原则。
领会:①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内涵;②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性质;③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方法。
(二)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
识记: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的内容。
领会:①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的内涵;②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的特性;③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的动力机制。
综合应用:综合运用简单应用: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的相关知识分析地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的案例。
(三)国外文化资源管理模式
领会:国外文化资源管理模式。
简单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够对国外文化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地方文化资源管理内涵和性质;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特征和原则;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内容;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模式;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形成动力。
难点:如何理解地方文化资源管理的特征和原则?分析国外文化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劣势。
第九章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文化管理创新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要认识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了解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思路,理解文化体制改革内涵,掌握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创新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9.1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和理论创新
9.1.1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9.1.2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创新
9.2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9.2.1文化管理体制
9.2.2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9.3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9.3.1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
9.3.2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和理论创新
识记: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创新。
领会: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识记:①文化管理体制的内涵;②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
领会:①文化管理体制的内容;②文化管理体制的主要职能;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④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三)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领会:①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②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综合应用:结合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对当下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进行分析。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历程;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创新的内容;文化体制改革内涵;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思路。
难点:理解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IⅣ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定要适当。
三、关于自学教材
《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王宏彬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如下: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即对知识点层次的要求和考核目标,一边在翻阅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⒉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要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读书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以从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认知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认真领会每部分的本章小结记课后思考题,巩固本章内容。适当查找网络中的相关试题,结合课本上的基本原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二)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三)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四)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五)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六)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七)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⒉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60分及格。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2:3:3:2。
6、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题
1、文化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
1、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是。
A“历史文化开发+产业集群”模式
B“知识板权保护+商业运营”模式
C“政府主导+市场机制”模式
D“市场主导+社区辅助”模式
(三)多项选择题
1、地方文化资源的深度性开发模式,包括。
A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B科技创新开发模式
C产业带开发模式
D生态博物馆开发模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内容。
(五)论述题
1、试述地方文化历史资源是当下宝贵的一笔文化财富。
广东自考《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考试大纲(04133)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同学们对于广东自考相关问题还有疑问,可以添加老师咨询~致尚升本www.zssbjy.com 聚焦于成人学历提升培训(高职高考专插本、高考复读等),秉承“做好课程做好老师、做好服务”的价值主张,通过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力量、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先后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圆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