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两会已经结束
2023年工作回顾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
➤ 粮食产量1.39万亿斤
➤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
➤ 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 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
➤ 政府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
➤ 特别国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 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 数字经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 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 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
➤ 就业: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
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
➤ 乡村振兴: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
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
➤ 城镇化: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
➤ 教育: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 医保: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 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
➤ 环保: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
2023年,中国经济“进”的动能凸显。去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
2024年全国两会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召开,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4日召开,会议结束时间待定。
两会会期自1995年起相对固定,除了涉及换届选举的一次会议一般为2个星期外,一般控制在10-12天左右。2020年、2021年、2022年因新冠疫情影响会期仅为一周。
之所以选择在3月份举行,根据较为共识的说法,一是因为农历春节一般会在1月到2月,选在3月可避免与春节重叠,且财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计算,3月举行,可以给统计和总结留出时间,又能确保年度预算尽快审议通过。
现在,对于全国人大会议的举办时间,已经进一步被法律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989年发布,2021年修正)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这为在3月份举行的惯例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法理依据。人大在做决策之前,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到决策层面中,所以政协会议在人大会议之前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同各参政党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互相监督、合作共事的政治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关,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界别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目前,全国政协设置34个界别,分为党派(10个界别)、人民团体(7个界别)、以行业为基础划分的社会各界(12个界别)、按民族设立的少数民族界别、按宗教信仰设立的宗教界别、按地域设立的香港、澳门两个特邀人士界别以及特别邀请人士界别。在界别设置上,十四届全国政协最值得关注的是新增了环境资源界别,共有85名委员,这是自1993年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别以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政协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地方委员会则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界别组成决定。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全国人大代表有2977人,截至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2956人。
出席政协会议的是“委员”,即政协委员,不经过选举而是由协商推荐产生。具体步骤一般为:(1)提名推荐。(2)协商确定建议名单。(3)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4)公布。(增补政协委员的程序,也需要经过这几个步骤。)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共2172人。
议案一般只在大会期间提出,经审议通过,就具有法律约束力。
全国政协委员提“提案”,提案是指参加政协的单位或者委员个人向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交付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提案可由多位委员联合提出,也可由一个委员单独提出,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休会期间提出。提案办理有专门机构负责,要求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答复,但提案只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另外,在表述上,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或“行使权力”。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代表、委员同时参加这一活动,可并称为“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若有相关问题,可以添加老师咨询~致尚升本zssbjy.com聚焦于成人学历提升培训(高职高考、专插本、高考复读等),秉承“做好课程做好老师、做好服务”的价值主张,通过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力量、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先后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圆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