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14253)
目录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Ⅱ 考核目标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程,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全面地介绍与数据存储和组织有关的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结构和关系数据库两部分 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访问、控制和设计等技能,为今后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的应用开 发、数据管理、系统管理打下基础。 本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数据结构部分主要介绍如何组织各种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 传递和转换,内容包括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树和图等,以及查找和排序等操作。数据库部分主要阐 述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实践操作,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论、关系模型与关系代数、关系 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设计与优化、数据库安全和完整、事务管理与恢复等。 本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形成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的专门人才知识 结构与能力结构的重要教学环节。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线性表、栈和队列、数组、二叉树、图等常见的数据结构的特点、实 现和在软件设计中的运用,掌握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的编写、运用关系代数理论进行数据库设计及优化的 方法、数据库管理和开发方法,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奠定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线性表、栈和队列、二叉树、查找、排序、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设计及优 化、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
Ⅱ 考核目标
本课程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 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的有关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 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步骤、方法,并能够进行恰当的 分析和判断。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步骤、方法解决 算法编程或数据库设计中的直接和单一问题。
综合应用(Ⅳ):在对一些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综合 运用部分或多个相关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1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1 数据结构的概念
1.1.2 相关概念和术语
1.2.1 算法的基本概念
(一)数据结构的概念
领会:数据元素、数据项、关键字、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常见的几种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识记:算法的特征;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算法复杂度。
本章重点: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关系;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时间复杂度的表示。
第2章 线性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2.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2.1.2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2.2.1 顺序存储的特点
2.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及运算实现
2.3.2 链表上的运算实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领会:顺序表的定义、初始化、查找、插入、删除运算实现。
识记:顺序表的缺陷;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的特点;链表的缺陷。
本章重点: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及运算实现;线性表的链式存储及运算实现。
第3章 特殊线性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3.1 栈
3.1.2 栈的存储及运算实现
3.2.1 队列的定义
3.3 串
3.3.2 串的存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栈的定义;栈的基本操作。
(二)队列
领会:队列的顺序循环存储及运算实现;队列的链式存储及运算实现。
领会:串的定义及存储。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难点:栈的存储实现;队列的存储实现。
第4章 数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1 数组的定义
(一)数组的定义 (
二)数组的存储及运算实现
本章重点:数组的存储及运算实现。
第5章 树与二叉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5.1 树
5.1.2 相关术语
5.2.1 二叉树的定义
5.2.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一)树
(二)二叉树
领会: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选择;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
识记:遍历的概念定义。
简单应用:已知二叉树,给出先序、中序或后序遍历序列。
本章重点: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二叉树的遍历。
第6章 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6.1 图的定义和术语
6.3 图的遍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图的定义、基本操作和相关概念,顶点、边、有向图、无向图、权、网、子图、完全图、稀疏图、稠密 图、邻接点、顶点的度、入度、出度、路径、路径长度、简单路径、简单回路、连通图、连通分量、强连通分 量、生成树。
(二)图的存储表示
简单应用:已知无向图或有向图,给出邻接矩阵存储表示或邻接表存储表示;已知图的邻接矩阵或邻接表存储 表示,画出该图。 领会:深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的概念。 本章重点:图的相关概念;图的存储表示;图的遍历。
第7章 查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7.1 基本概念
7.2.1 顺序查找
7.2.3 索引查找
7.3.1 二叉排序树
7.4 哈希表的查找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查找、查找表、静态查找表、动态查找表、关键字等概念。
识记:平均查找长度的概念。
(三)动态查找表
领会:二叉排序树的定义、查找算法、插入算法、删除算法。
(四)哈希表的查找
领会:哈希查找中处理冲突的两种方法,开放定址法和链地址法;哈希查找的效率分析。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难点: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删除算法;各类查找算法的效率分析和比较。
第8章 排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8.1 基本概念
8.2.1 直接插入排序
8.3 交换排序
8.3.2 快速排序
8.5 归并排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排序、关键字、排序稳定性、内部排序、外部排序概念。
领会:直接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算法实现以及算法效率分析,算法各自的稳定性。
领会: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算法实现以及算法效率分析,算法各自的稳定性。
(四)选择排序
(五)归并排序 简单应用:给定关键字序列,求二路归并排序过程。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难点:希尔排序的过程和算法实现;快速排序的过程和算法实现。
第9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9.1 数据库系统的作用
9.1.2 数据库应用
9.2.1 人工管理阶段
9.2.3 数据库系统阶段
9.3 数据模型
9.3.2 数据模型
9.3.4 网状模型
9.3.6 面向对象模型
9.4.1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9.4.3 数据库体系结构
(一)数据库系统的作用
领会:数据库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识记:数据库技术的四个发展阶段;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
识记:概念模型、实体、属性、域、实体集、实体型、码、联系、E-R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数据模型的 概念和组成要素;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的概念;关系模型中的关系、元组、属性、 域、分量、码、外码、关系模式等概念。
简单应用:根据案例表述,建立E-R模型。
识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概念;常见的几种数据库体系结构。
领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主要功能、系统组成。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难点:数据模型。
第10章 关系模型与关系代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0.1 关系模型
10.2.1 集合的三种基本运算——交、并、差
(一)关系模型
领会:关系的性质;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
领会:集合的基本运算——交、并、差;关系的基本运算——投影、选择、连接、除的含义和过程。
本章重点: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关系的基本运算。
第11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1.1 SQL概述及特点
11.1.2 SQL的特点
11.2 SQL的数据定义
11.2.2 基本表的定义
11.3 SQL的单表查询
11.3.2 投影运算
11.3.4 排序运算
11.4 SQL的连接查询
11.4.2 自表连接
11.5 SQL的聚合查询
11.5.2 分组聚合
11.6.1 使用IN的子查
11.6.3 使用存在量词EXISTS的子查询
11.8 SQL的数据操纵
11.8.2 更新数据
11.9 视图
11.9.2 查询视图
11.9.4 删除视图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SQL的主要版本;SQL的功能组成;SQL的特点;基表、逻辑表、临时表的概念。
领会:SQL的数据定义语句编写方法,包括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的定义、修改、删除,索引的定义和删除语 句。
(三)SQL的单表查询 简单应用:根据数据集和查询要求,编写SQL语句。
识记:内连接、自表连接、外连接、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全外连接的概念定义。
简单应用:根据数据集和查询要求,编写SQL连接查询。
领会:SQL查询中统计函数的使用;GROUP BY子句、HAVING子句、ORDER BY子句的使用。
(六)SQL的嵌套子查询 简单应用:根据数据集和查询要求,编写SQL嵌套查询。
领会:SQL中集合运算的编写及应用。 领会:插入、修改、删除数据记录的SQL语句编写方法。
(九)视图 本章重点:SQL的数据定义、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子查询、数据操纵。
第12章 数据库设计及优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2.1 数据库设计方法
12.1.2 数据库设计过程
12.2.1 需求分析的任务
12.2.3 需求分析的方法
12.3.1 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
12.3.3 概念结构的特点
12.3.5 概念结构设计的步骤
12.4.1 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必要性
12.4.3 范式与规范化
12.4.5 规范化的本质分析与总结
12.5.1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12.5.3 数据库逻辑设计案例
12.6.1 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方法
12.6.3 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
12.7.1 数据库的实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数据库设计的过程。
识记:需求分析的步骤;需求分析的方法;数据流图、数字字典、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 理过程的概念及符号表示。
(三)概念结构设计
(四)规范化
领会: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多值依赖的含义和标准;各种范式的含义和标准。
(五)逻辑结构设计
领会:E-R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法。
(六)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七)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本章重点:数据库概念设计;规范化;逻辑结构设计。
第13章 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3.1 数据库安全性
13.1.2 用户管理
13.2 数据库完整性
13.2.2 完整性约束的管理
13.3.1 SQL对象的命名规则和注释
13.3.3 变量
13.3.5 批处理和流程控制
13.4.1 游标的使用
13.5 存储过程
13.5.2 创建和执行存储过程
13.6 触发器
13.6.2 创建触发器
(一)数据库安全性
领会:运用SQL中的GRANT和REVOKE语句进行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和授权。
(二)数据库完整性
领会:实体完整性约束的含义和SQL语句定义;参照完整性约束的含义和SQL语句定义;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和SQL语句表示。
(三)Transact SQL基础 领会:Transact SQL中的流程控制语句。
(四)游标 简单应用:在Transact SQL中利用游标读取或更新数据。
领会:Transact SQL中存储过程的定义和调用。
领会:Transact SQL中触发器的创建方法和应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难点:数据库完整性的定义和实现;游标和触发器的使用。
第14章 事务管理与恢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4.1 事务
14.1.2 事务的概念
14.2 并发控制
14.3.1 数据库系统的故障
14.3.3 数据库恢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事务、事务提交、事务回滚的概念;事务的特性。
(二)并发控制 领会:基于封锁的并发控制的基本思想。
识记:数据库系统的故障类型;静态备份和动态备份的概念;数据库备份的不同方法;数据库恢复的三种类型 ——应急恢复、版本恢复、前滚恢复;数据库系统的三种主要故障的恢复方法。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难点:并发控制。
第15章 数据库应用开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5.1 ADO.NET概述
15.2.1 系统需求分析
15.2.3 系统时序图
15.3.1 数据库分析
15.4 数据库的连接和访问
15.4.2 数据库的访问
15.5.1 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的首界面设计及其代码实现
(一)ADO.NET概述
(二)系统分析
(三)数据库分析和设计
(四)数据库的连接和访问
(五)系统界面设计及相关代码实现 本章重点:数据库的连接和访问。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 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 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 材里有的东西,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如果教材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 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 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推荐总学时为64学时。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2、根据自学方法指导的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自学。助学中应把握重点和难点问题,明确重点,讲透彻难 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都是本课程考核的内容。课程中个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 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 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点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 (或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 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 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 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 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 应用占20%。
6.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线性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存取任一指定序号的元素,并在最后进行插入删除操作,则采用哪种存储结构效 率最高( )
A.带头结点的双循环链表 B.单循环链表 C.双向链表 D.顺序表
二、判断题
1、单链表不是一种随机存储结构。( )
2、凡是属于3NF的必然属于BCNF。( )
三、填空题
1、一棵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序列分别如下,其中有一部分未显示出来。试求出空格处的内容。
先序序列: _ B _ F _ I C E H _ G 中序序列:D _ K F I A _ E J C _ 后序序列:_ K _ F B H J _ G _ A
四、简答题
1、线性表有哪几种存储结构,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2、简述关系模式优化的主要步骤?
五、应用题
1、编写算法,利用折半查找算法在一个有序表中插入元素x,并保持表的有序性。
广东自考《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课程考试大纲(14253)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同学们对于广东自考相关问题还有疑问,可以添加老师咨询~致尚升本www.zssbjy.com 聚焦于成人学历提升培训(高职高考专插本、高考复读等),秉承“做好课程做好老师、做好服务”的价值主张,通过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力量、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先后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圆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