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不少同学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有不少同学在开心的同时也陷入到了一种抉择中,插本虽然上岸了,但是是被民办学校录取的,民办院校意味着学费压力大,那要放弃入学选择二战还是去工作呢?
今天的考生比往年考生难太多了,真的也越来越卷了。考得很高分,却因为缩招名额去读了民办,考个400分似乎也只能勉强够用。
在面临插本上岸民办学院、学费压力大的情况下,选择二战还是工作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决策。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因此没有一个通用的答案。
下面,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想法。
首先先说一下二战的利与弊。
二战的“利”:
再花一年的时间,插本上岸了公办学校,学费不用那么贵,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压力小,体验更好的校园氛围。自己开心,家人也开心。
二战的“弊”:
①明年报考人数可能会继续增加,但公办学校极有可能继续缩招,竞争大;
②需要重新经历这个过程,个人心理压力比较大,而且还得做好二战后还是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准备,或者是更坏的结果。如果二战后还是民办,该怎么办呢?是读还是不读呢?
所以在二战前得根据自己的情况,想一想,自己是否能承受得起这个最坏的结果。如果可以,二战公办也是不错的选择。
经济原因
其实,很多小伙伴插本上岸民办学校不去读,是因为家庭负担不起。
在今年的43所插本院校中,民办院校学费+住宿费大概是30000元/年,如果生活费是10000元/年的话,那一年大概需要40000元。两年大概花费8万元。

(2023年插本公办院校学费和住宿费)

(2023年插本民办院校学费和住宿费)
(注: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数据为准。)
现在国家助学贷款最高能够贷12000元/年,如果自己平时做兼职可以解决生活费,那每年还需要家里人给予2万元的学费。
如果咬咬牙能解决剩下的2万元,那就去读。如果真的负担不起,可以找一个时间充裕可以有复习时间的工作,先攒攒钱,再去二战公办。
总之,不要“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一心死磕公办上,不上公办“不死不休”。(除非家里人一心支持你。)
个人的看法
最近有刷到过很多关于插本上岸民办学校,读or二战or直接工作的帖子,评论区下面也是两极分化的,有人说:“考上就去读,贷款也要去读”,也有人说:“如果你家庭条件不好,建议不要去了,直接工作吧”等。
面对这种抉择,我的想法也是直接读吧,与其考虑其他因素,不如直接去面对,如果觉得花太多钱对家里人有愧疚感,那就到时候好好工作,赚钱还给家里人!
但是吧,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并不是自己想去就能去的,还得考虑现实因素——钱。
①如果家里人不支持,觉得花那么多钱得到这个证不值得,自己也没有能力供自己读书,那这个时候,自己再想读也读不了,就只能放弃民办了。那么这个时候选择工作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通过工作,可以赚取一定的收入,并且有机会积累经济资源来支持自己的教育和未来发展,等到自己可以支撑起学费再考虑二战公办。
②如果家里人支持,那就可以直接去读民办,可以不用二战了;当然如果自己本身还是很想再试试冲刺一下公办,家里人也劝说再战,那就再给自己最好一次机会吧!如果成功了,那就是皆大欢喜了。
最后,不论选择二战还是工作,都需要记住教育和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要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教育和工作并不是相互排斥的选择,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我们可以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或者在工作后再考虑返校深造。重要的是要抓住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总之,插本上岸民办,读or二战or工作的问题,是需要根据你的个人情况综合考虑的,不能听风信雨,别人的回答不一定是适合你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