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证书语文这一科目中,作文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何写好作文困扰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其实以小编的经验来看,写好作文其实只有两条路:
一是要多写;
二则是要多读多看多积累!包括各种素材以及新闻实事只要合适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作文里面去!
今天小编就带给同学们一些值得收藏的作文素材,大家一定不要错过哦~
作文摘抄本——信仰
名言积累
人一旦有了信仰,他就有决心与毅力去浪费时光。
——毕飞宇
素材运用
【信仰使人坚定】
信仰,是人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深度确认与皈依。有了信仰,一个无亲无友的人可以安然有靠;有了信仰,一个弱不禁风的人可以坚定执着;有了信仰,一个茫然无措的人可以找到方向。作家毕飞宇说:“人一旦有了信仰,他就有决心与毅力去浪费时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生在世,充满了种种不测,人难免焦虑惶惑,缩手缩脚。但有了信仰之后,人就有了无可动摇的底气,有了无可置疑的奔头,这根“会思想的芦苇”会生出一股无从阻遏的勇气,坚定地去迎接生活乃至生命的种种挑战。
【信仰给人毅力】
前些年,一些人在网.上质疑英雄邱少云被活活烧死却纹丝不动“不合生理学常识”,并断言邱少云的故事是“伪造的”。这种貌似科学的反主流声音除了暴露其哗众取利的低劣动机之外,更加证明了没有信仰的所谓知识者永远无法理解有着崇高信仰之人的坚毅程度。
毫无疑问,每一一个人都是由血肉之躯构成的,都有其不可避免的脆弱性,比如疼痛,比如疲累,比如松懈。但人毕竟不是一具纯粹的生物体,真正大写的人都有一种坚不可夺信仰,这种信仰常常让人在疼痛时要紧牙关,在疲累时坚守岗位,在松懈时持之以恒。正如毕飞宇在《推拿》中所言:“人一旦有了信仰,他就有决心与毅力去浪费时光。”不管是多么奢侈或艰难的人生,信仰可以支撑人们努力穿越,决不中道而废。
作文摘抄本——“雷殿生”
人物简介
雷殿生,男,黑龙江哈尔滨呼兰人。1987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徐霞客邮票,让他萌生了成为一名徒步旅行家的梦想,1989年,与“当代徒步旅行家”余纯顺的不期而遇,更坚定了他的想法。瘦长身躯,清矍面庞,三尺黑发。欲历时十年,徒步走完56个少数民族集散地及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穿越边境线、沿海线、高原、峡谷、原始森林、草原、沙漠戈壁等。走访民俗、考察生态环境、宣传环保、迎接奥运。
素材分析
雷殿生背上的帐篷便是流动的家,无数次出生入死:经历19次抢劫,身上多处受伤;遭遇数次风暴、泥石流、雪崩,险些丧命;路遇巨蟒,狂奔逃生;西藏无人区,夜遇狼群围攻,燃鞭炮烧衣服才狼口余生;茫茫戈壁,干渴数天,只能喝自己的血和尿;在神农架,无物可食,生吞蛇肉充饥……九年艰辛,百味杂陈。饱受不解,也收获无数铁血侠义的朋友,友朋遍天下。
适用话题
坚持,旅行者,圆梦
经典语录
1.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有生之年不能实现梦想。
2.即使前路未知,也要有做梦和追梦的勇气。
3.之前,我一直都在为自己能否坚持到最后而忧心忡忡,但现在,我已经坦然,因为我更看重的是不懈努力的过程、不断挑战的精神和永不停止的脚步,即使是在死亡面前,我也会微笑面对,朝着梦想大步向前。
素材运用
【追梦不畏质疑】
每个梦想可能都曾受到质疑。当他迈出“十年徒步中国”第一步时,曾招来谩骂;但他有决心和毅力,那一米多长的头发不啻于一场宣誓。也许,雷殿生做不到读万卷书,但他做到了行万里路。心达不到的距离,他用脚来丈量!每个人在自己内心埋下的种子都不同,所以我们的世界才有缤纷多彩的绚丽。通往梦想的路上,不乏喧哗和鲜花。你洒泪洒汗,但有时会心的一笑,便足以倾倒一方城池。
作文摘抄本——电影好句子
名言积累
1. 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绿皮书》
【适用话题】战胜自己,因果,勇气
2. 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飞驰人生》
【适用话题】把握现在,热爱,坚持
3. 人生不像做饭,不能等万事俱备了才下锅。《饮食男女》
【适用话题】变化,生活,简单
4. 上天让我们遇到每个人都是有道理的,有的人让我们开心,有的人让我们难过,但往往是后面一种人,才会让我们真正地长大。《长大》
【适用话题】磨砺,良药苦口,成长
5. 有时候世界虽然是假的,但并不缺少真心对待我们的人。《楚门的世界》
【适用话题】乐观,发现美好
6. 而你就会发现以前的自己再也回不去了,拥有一颗童心是值得庆幸的事。《菊次郎的夏天》
【适用话题】时间,保持童真,初心
7.火花不是生活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被点燃。
我会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皮克斯动画《心灵奇旅》
【适用话题】生活中最好的部分也许不是追逐梦想,而是生活。是那些让我们感到温暖却习以为常的生活碎片。如何面对生活,面对迷茫~
【作文摘抄本】
作文摘抄本——“青年”
名言积累
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
2.我希望从今天开始,以后每年举行纪念的时候,都能添些新的意义。
——李大钊(1921五四运动两周年纪念日时发表)
3.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经验奋斗,与时代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4.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护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5.中华民族之文化,历时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
6.致广大而精细微。
——中庸(建设从小处着手)
语言描写
好词
顶嘴 讥讽 狡辩 贫嘴
调侃 争吵 讨论 支吾
怪声怪调 叽叽喳喳 娇声娇气 奶声奶气
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 喃喃自语 念念有词
心直口快 油嘴滑舌 语无伦次 自言自语
好句
1. 妹妹瞪着眼睛毫不示弱地回答:“你浪费水,我偏要管!”
2.卖柿子的小姑娘轻轻地咬了一下嘴唇,细声细语地说:“不买没事,这柿子是自家树上长的,算不了什么!”她静静地望着那个顾客,眸子忽闪着,轻轻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
3.妹妹歪着脑袋,右手拿着一根红色的小塑料管,眨巴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调皮地对我说:“哥哥,咱俩用这根管子吹气,比比谁的力气大,好吗?”
心理描写
好词
乖巧 害羞 矜持 内向
倔强 可爱 伶俐 灵巧
美滋滋 兴冲冲 笑眯眯
气鼓鼓 气呼呼 傻乎乎
眼巴巴 眼睁睁 直勾勾
呆若木鸡 心不在焉 心花怒放
怏怏不乐 眉头紧锁 怒目而视
好句
1. 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眼睛,嘴里怎么也说不出话,难言的痛苦像无数条小虫咬噬着我的心。
2.预备铃响了,我的心像揣了只小兔一样跳个不停,又是兴奋,又是激动。
3. 我偷眼一瞧,只见妹妹在暗笑,红红的嘴唇紧紧抿着,像在说:“你吹不过我!”
作文摘抄本——名家名段
1.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契诃夫
适用主题: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示例:当代社会文明病迭起,十几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位老奶奶。钢筋水泥建筑了都市,似乎也坚固了我们的心。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应是对这个世界冷漠,而是对这个世界温柔起来。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遭遇危难和困境,谁都有可能成为弱者,如果我们在别人危急的时候不伸出援手,谁能担保自己不会吞咽孤立无援的苦果?
2.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史铁生
适用主题:面对苦难,树立信心。
示例:信心的建立,并非是为了应对一帆风顺的人生,而是为了承受随时来临的苦难。史铁生曾说过:“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信心,是我们笑对苦难拥抱彩虹的关键。今日的伤疤,都会成为明日的回忆与纪念。
3.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蒋勋
适用主题:孤独,慎独,自我思考与自我审视。
示例:孤独不仅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更是灵魂升华的时机。独处时的自我审视与自我反省,让人在摒除了一切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沉下心来,对自己的内心和灵魂进行深度解剖。认识自我的过程要通过孤独完成,而通过孤独洞察了人性,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4.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
适用主题:注重道德修养,社会文明的体现。
示例:真正的修养由心而发。梁晓声也曾说过:“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修养体现于主动为老人让座之时,也体现在图书馆保持沉默的小举动。善之修养如清风拂袖,不仅沁人心脾,亦让社会平添一份温情。
作文摘抄本——“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人物简介
刘文典,生于1889年,卒于1958年,字叔雅,中国文学史家,民国大学者。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刘文典1913年赴日求学,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著作有《淮南鸿烈解》、《庄子补正》、《三余杂记》等。
在民国学人中,刘文典的狂生掌故,常为人们奉为佳话。但是在狂与傲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刘文典对待世事人情的无虚伪、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是对学术的承担,是独立之精神,是自由之思想。
经典事例 1
“替庄子跑警报”
当年在西南联大时,空袭警报一响,教师和学生赶紧疏散到昆明郊外,美其名曰“跑警报”。一日,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寅恪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寅恪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素材运用
时人谓刘文典狂,其实没有厚实的成就,再狂也只是无根浮萍,也不免流于洛下书生咏、魏市人石发式的东施效颦。刘文典的“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便是其任性啸咏的浑厚底气,也恰恰是他狂的所在。也恰如钱理群先生所言:刘文典的“狂”是把自己这门学科看成“天下第一”,把自己在学科中的地位看得很重:我不在,这门学科就没了!这种“舍我其谁”的狂傲,其实是显示了学术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的学术承担意识。什么叫“为学术而学术”?像这样的以生命承担的学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学术而学术”!这样的有承担的学者,自有一种精神,这就是独立精神、自由精神与创造精神。
【适用话题】学术与生命;我为学术“狂”;担当的分量;轻薄与厚重
经典事例 2
“择时讲月赋”
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开设《庄子》、《文选》等课程,他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有一学期,刘文典开《文选》课。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时他是下午课,一高兴讲到5点多钟,才勉强结束。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农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届时,在校园里摆下一圈座位,刘文典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素材运用
西南联大存于抗日战火纷飞之际,刘文典等学者们身处逆境,然弦歌不断,风雅不减。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观刘文典的月下课堂,便知大师的课堂为何风貌。不由地想起孔子与弟子的那幅春归图:“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刘文典用他的浪漫情怀,用他对学术的痴情,为他的学生们在那段艰难岁月里营造诗意的课堂,怎能不说是千古绝唱!
【适用话题】大师的课堂;真名士自风流;随性与本性;特立独行
积累起来,多看几遍,考试的时候才更有把握!更多相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致尚升本网站(www.zssbjy.com ),需要了解广东3+证书(高职高考)相关的资讯,例如广东3+证书(高职高考)报名考试时间、招生专业录取分数线、复习备考资料等,可以扫下方的二维码添加老师咨询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