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注册
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注】登录/注册即可免费查看/下载大纲真题噢~
  
挑战一下!135个语文常识汇总,你都知道吗?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3-08-14 | 258 次浏览 | 分享到:

35个经典成语故事


1、一鼓作气(曹刿)


出处: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处: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饭千金(韩信)


出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东山再起(谢安)


出处: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纸上谈兵(赵括)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6、负荆请罪(廉颇)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卧薪尝胆(勾践)


出处: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三顾茅庐(刘备)


出处: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孺子可教(张良)


出处: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0、四面楚歌(项羽)


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1、投笔从戎(班超)


出处: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2、暴殄天物(商王)


出处: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3、暗渡陈仓(韩信)


出处: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4、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15、手不释卷(吕蒙)


出处: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6、墨守成规(墨子)


出处: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17、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处: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18、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处: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19、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处: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0、风声鹤唳(苻坚)


出处: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1、破釜沉舟(项羽)


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2、东窗事发(秦桧)


出处: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23、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处: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24、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处: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5、梦笔生花(李白)


出处: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26、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处: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27、马革裹尸(马援)


出处: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28、洛阳纸贵(左思)


出处: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29、背水一战(韩信)


出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30、闻鸡起舞(祖逖)


出处: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31、初出茅庐(诸葛亮)


出处: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32、完璧归赵(蔺相如)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3、指鹿为马(赵高)


出处: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34、画龙点睛(张僧繇)


出处: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35、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处: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00个国学常识




0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月亮


B、姻缘


答案:(A)


0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答案:(C)


0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________。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答案:(A)


04、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答案:(A)


05、“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答案:(C)


0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答案:(B)


07、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答案:(B)


08、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答案:(D)


09、《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A、乌


B、巫


C、肖


D、萧


答案:(C)


10、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答案:(A)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答案:(B)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孟子》


B、《庄子》


答案:(A)


13、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A、欧阳修


B、欧阳洵


答案:(B)


14、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


A、李贺


B、李商隐


答案:(B)


15、“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答案:(B)


1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


A、玄奘


B、鉴真


答案:(A)


1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十个


B、十二个


答案:(A)


18、“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象形字


B、表意字


答案:(A)


19、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南京


答案:(C)


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A、杜甫


B、李白


答案:(B)


21、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答案:(B)


2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答案:(B)


23、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


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答案:(B)


24、成语“白驹过隙”比喻:


A、速度飞快


B、时光飞逝


答案:(B)


25、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答案:(C)


26、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


A、鹤


B、鹅


C、鸡


D、鱼


答案:(B)


27、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A、干


B、戈


答案:(A)


28、《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答案:(A)


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


A、诸葛亮


B、曹操


C、刘备


D、周瑜


答案:(C)


30、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答案:(A)


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答案:(B)


3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A、老子


B、荀子


答案:(B)


33、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答案:(B)


3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


A、王维


B、王勃


答案:(B)


3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A、鼓


B、锣


答案:(B)


36、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


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答案:(A)


3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答案:(C)


3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A、十五岁


B、二十岁


答案:(B)


39、“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文章


B、书法


答案:(B)


40、《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


B、孙膑


答案:(A)


4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


A、能


B、不能


答案:(A)


4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答案:(B)


43、“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A、王勃


B、张九龄


答案:(B)


44、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答案:(A)


4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答案:(A)


46、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


B、武则天


答案:(B)


47、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圆规曲尺


答案:(A)


4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A、李商隐


B、骆宾王


答案:(A)


49、《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A、《金陵记》


B、《石头记》


答案:(B)


50、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答案:(B)


5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案:(C)


5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A、八条


B、二十二条


答案:(A)


53、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


A、两位


B、三位


答案:(B)


54、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


A、静脉


B、动脉


答案:(B)


5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答案:(B)


5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A、孔子


B、屈原


答案:(B)



57、“杏林”指代的是:


A、教育界


B、医学界


答案:(B)


58、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答案:(A)


59、《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


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


答案:(B)


60、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


A、东


B、西


C、南


D、北


答案:(B)


6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


A、天空


B、大海


C、草原


D、高山


答案:(B)


6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


A、《淮南子》


B、《庄子》


答案:(A)


63、“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班固的《两都赋》


D、张衡的《二京赋》


答案:(A)


64、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A、土地之神


B、五谷之神


答案:(A)


65、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李广


答案:(D)


66、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


答案:(D)


67、“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答案:(B)


6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


A、《长歌行》


B、《短歌行》


答案:(A)


69、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


A、空穴来风


B、三人成虎


答案:(B)


70、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A)


71、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


A、丝


B、竹


答案:(B)


72、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答案:(A)


73、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


A、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答案:(A)


74、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


A、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三玉玺


答案:(A)


75、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


A、道是无晴还有晴


B、也无风雨也无晴


答案:(A)


76、“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


A、伍子胥


B、勾践


答案:(B)


77、“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答案:(B)


7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A、黄山


B、泰山


答案:(B)


79、“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


A、朋友


B、学生


答案:(B)


80、“鼎”的最初用途是: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答案:(C)


81、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答案:(C)


8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答案:(B)



83、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


A、咫


B、尺


答案:(B)


84、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答案:(D)


85、“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


A、韩愈


B、辛弃疾


C、庞统


D、宋玉


答案:(B)


86、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


答案:(B)



87、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一日之行在于清晨


答案:(D)


88、“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


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答案:(A)


89、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


A、王安石


B、寇准


答案:(B)


90、《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


A、忠义


B、孝悌


答案:(B)


9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


A、陆游


B、岳飞


C、辛弃疾


D、李清照


答案:(C)


9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


A、楷书


B、小篆


C、鸟虫文


D、行书


答案:(B)


93、宣纸得名于它的: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


答案:(C)


9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


A、菊


B、梅


C、竹


答案:(A)


9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


A、天、地


B、南、北


C、阴、阳


D、文、武


答案:(D)


96、下面哪个诗句描写的不是古琴?


A、欲把心事付瑶琴


B、一弦一柱思华年


C、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D、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答案:(B)


97、“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答案:(B)


98、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


A、势如破竹


B、出奇制胜


C、专心致志


D、泾渭分明


答案:(C)


99、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吴道子


答案:(C)


100、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


A、《清明上河图》


B、《洛神赋图》


C、《五牛图》


D、《历代帝王图》


答案:(C)


以上就是《挑战一下!135个语文常识汇总,你都知道吗?》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致尚升本网站(www.zssbjy.com ),需要了解广东3+证书(高职高考)相关的资讯,例如广东3+证书(高职高考)报名考试时间、招生专业录取分数线、复习备考资料等,可以扫下方的二维码添加老师咨询噢~


致尚升本www.zssbjy.com  聚焦于成人学历提升培训(高职高考、专插本、高考复读等),秉承“做好课程做好老师、做好服务”的价值主张,通过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力量、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先后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圆梦大学。


3+证书高考最新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