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等教育推广和普及的,是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考生和家长也都更加重视各校都去哪里就业,在什么样的单位居多,薪资如何,将来圈子在哪,读研率高不高……那我们从哪获知高校的这些情况?或许可以从高校公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找到答案。
本文介绍的是广州大学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广州大学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5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927年的私立广州大学,现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黄埔研究院“一校三园”,设有25个专业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已形成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总规模:共计7351人
男生3564人,占48.48%;女生3787人,占51.52%。男女比例1:1.06
生源地结构:省内生源6122人,占83.28%;省外占比超1%的有湖南、江西、广西、新疆
毕业去向落实率:91.44%(截至2023年12月15日),其中: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2160人,占29.38%
升学1582人,占21.52%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569人,占21.34%
自由职业729人,占9.92%;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417人,占5.67%
落实率较高的专业:生物科学、广播电视学、音乐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均为100%
落实率较低的专业:风景园林(五年制)72.4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7.78%、社会学81.16%、建筑学(五年制)82.61%
未就业群体:共629人,占8.55%,主要分为求职中(427人)、拟参加公招考试(132人)、暂不就业(24人)、拟升学(22人)
地区流向:主要在广东省内就业(91.65%),其中省内就业主要集中于粤港澳大湾区(79.05%),省外主要去往湖北、新疆、北京、上海等
就业城市Top5:广州40.8%、深圳13.4%、佛山7.74%、东莞5.74%、惠州3.33%
行业流向:主要在教育领域29.11%,其次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92%、文化艺术业4.4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3.7%
职业流向:主要为教学人员23.62%,而后依次是:其他人员17.94%、工程技术人员15.18%、其他专业技术人员8.39%、商业和服务业人员8.27%、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7.32%
用人单位流向:主要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占38.1%,而后依次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36.33%、国有企业20.37%、中外合资/外资/独自4.23%、民非组织0.97%
分专业来看,历史学(师范)、英语(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等师范类专业超80%毕业生进入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土木工程这3个专业超55%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
单位规模:主要是51-300人(33.64%)、1000人以上(33.06%)
就业人数较多的单位:中国铁建、比亚迪、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铁路、中国保利、中国建设银行
5.93%被世界500强录用;6.05%被中国500强录用
专业相关度:80.12%,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音乐学(师范)、物理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这5个专业均为100%
国内升学:1268人,占17.25%
其中流向本校占45.43%,流向“双一流”高校占36.99%
主要升学院校:华南师范大学104人、暨南大学72人、深圳大学43人、广东工业大学38人、华南理工大学33人、中山大学23人、汕头大学15人、北京师范大学14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4人
出国(境)留学:314人,占4.27%。
16.88%赴世界排名Top50院校、22.93%赴Top51-100院校、6.05%赴Top101-200院校
主要留学院校:格拉斯哥大学13人、香港理工大学12人、悉尼大学11人、香港中文大学9人、香港城市大学9人、布里斯托大学9人、曼彻斯特大学8人
升学比例较高的专业:土木工程福霖班72%、化学49.06%、环境科学48.33%、化学(师范)47.46%
若有相关问题,可以添加老师咨询~致尚升本zssbjy.com聚焦于成人学历提升培训(高职高考、专插本、高考复读等),秉承“做好课程做好老师、做好服务”的价值主张,通过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力量、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先后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圆梦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