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语文知识|天文历法的文言知识,这一篇帮你都搞懂!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374天前 | 596 次浏览 | 分享到: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②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③干支纪年法。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1911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④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中,“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①序数纪月法。如《<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②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庾信《<哀江南赋>序》:“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③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①序数纪日法。如《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②干支纪日法。如《崤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③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ě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④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①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②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现代纪时的对应关系表


天色纪时
地支纪时
现代纪时
夜半
23~1点
鸡鸣
1~3点
平旦
3~5点
日出
5~7点
食时
7~9点
隅中
9~11点
日中
11~13点
日昃
13~15点
晡时
15~17点
日入
17~19点
黄昏
19~21点
人定
21~23点



天色纪时与地支纪时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夜间时辰
五 夜
五 更
时 间
黄昏
甲夜
一更
19~21点
人定
乙夜
二更
21~23点
夜半
丙夜
三更
23~1点
鸡鸣
丁夜
四更
1~3点
平旦
戊夜
五更
3~5点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若有相关问题,可以添加老师咨询~致尚升本zssbjy.com聚焦于成人学历提升培训(高职高考、专插本、高考复读等),秉承“做好课程做好老师、做好服务”的价值主张,通过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力量、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先后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圆梦大学。

  
更多
考试大纲
登录注册
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